《大学生就业指导》课程教学大纲

1.   课程概况

开课单位

学生就业指导中心

课程类型

通实教育必修课程

课程名称

大学生就业指导

课程代码

5600013B

开课学期

第六学期

学时/学分

16/0.5

选课对象

全校本科学生

先修课程


课程教材


参考书目和资料

1.赵北平.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.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8

2.钟谷兰,杨开.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

3.赵北平.大学生就业指导,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1

4.中国就业网,http://www.chinajob.gov.cn/

5.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,http://www.mohrss.gov.cn

课程简介

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全体全日制本科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。就业指导课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活动,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,熟悉就业政策,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;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,认识自我个性特点,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;了解就业素质要求,熟悉职业规范,形成正确的就业观,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;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,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。

课程目标(Course Objectives,   CO)

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(Learning Objectives,   LO)

(CO1) 了解就业形势,熟悉就业政策

(LO1) 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

(LO2) 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

(LO3)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,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

(LO4) 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

(CO2) 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,认识自我个性特点

(CO3) 了解就业素质要求,熟悉职业规范

(CO4) 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

教学方式(Pedagogical   Methods,PM)

PM1.讲授法教学

  8学时50%

PM2.研讨式学习

学时     %

PM3.案例教学

6学时30%

PM4.网络教学

  学时     %

PM5.角色扮演教学

  学时     %

PM6.体验学习

  2学时 20%

PM7.服务学习

  学时     %

PM8.自主学习

  学时     %

评估方式(Evaluation Methods,EM)

EM1.课堂测试

 %

EM 2.期中考试

%

EM3.期末考试

50%

EM4.作业撰写

%

EM5.实验分析报告

%

EM6.期末报告

  %

EM7.课堂演讲

30%

EM8.论文撰述

 %

EM9.出勤率

20%

EM10.口试

%

EM11.设计报告

 %






















2.   教学日历

课次

学时

课程目标

教 学 主 要 内   容

教学方式

评估方式

1

2

CO1

就业形势与政策

PM1

EM3

1

2

CO2

求职前的准备

PM1

EM3

1

2

CO3

求职方法和技巧

PM1

EM3

1

2

CO4

奔赴职场,迈向成功

PM1

EM3

1

2

CO1

就业形势与状况的讲座

PM3

EM7

1

2

CO2

考(免)研、就业经验交流会

PM3

EM7

1

2

CO3

校友或企业人资部门讲解职场知识

PM3

EM7

1

2

CO4

简历制作、模拟面试等活动

PM6

EM7




期末考试



总学时16    其中课内8学时,实验8学时,上机0学时

3.   授课教师信息一览表

姓名





电子邮箱





电话





接待咨询地点





接待咨询时间





 


4教学内容及要求

第一单元(章)

教学要求:了解就业形势,熟悉就业政策

教学重点:1.学校近几年就业整体形势;2.分专业介绍就业形势;3.国家宏观就业环境;4.近年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

教学难点: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、就业的优惠政策、各地接收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等

 

第二单元(章)

教学要求: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,认识自我个性特点;了解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

教学重点1.合理定位;2.职业选择;3.心理调适;4.求职材料准备

教学难点:1.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;2.设计求职之路;3.培养积极的就业心态

 

第三单元(章)

教学要求:了解就业素质要求,熟悉职业规范

教学重点1.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;2.自荐的方法和技巧;3.笔试的方法和技巧;4.面试的方法和技巧;5.求职面试的实用礼仪

教学难点:1.就业信息获取;2.面试、笔试技巧

 

第四单元(章)

教学要求: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

教学重点:1.签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;2.毕业离校前的注意事项;3.报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;4.见习期工作的注意事项

教学难点:1.就业协议的严肃性;2. 从“学校人”到“社会人”转变的准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