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
作者:张志远
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3级
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四年大学学习是一个过程,对于自动化专业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理解也是一个过程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我始终要求自己,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。
人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
从小县城来到大都市,有人看到了诱惑,放纵青春;有人看到了差距,自怨自艾;有人看到了机会,蓄势待发。面对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新生活,我该怎么做?
有这样一个故事,相信大家都听过:有一只小青蛙,当它看到雄鹰在天空遨游时,感慨自己为什么不会飞翔;看到鸟儿在枝头歌唱时,感慨自己为什么不会唱歌;看到骏马在草原驰骋时,感慨自己为什么不会奔跑。有一天正当它难过的时候,一只乌龟告诉它,你会跳跃啊,你还可以消灭害虫。于是,小青蛙看到了自己的价值,便高兴起来。同样,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语:“这是什么?一块钱。用力砸过后,这是什么?还是一块钱啊!就是十毛,一百分,差一厘都不行。”可是细细想来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?小青蛙看到自己的同伴比自己跳得高,又会怎样?当一块钱遇到通货膨胀,又会怎样?要比较就应该在同一范畴之内。
和别人相比,我不会唱歌,不会踢球,不会英语演讲…..比自己强的人物多之又多,和他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我没有自卑也没有盲目自信。人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,我只想要改变自己,让自己和以前不一样。于是在大一这一年开始忙东忙西,跑来跑去,参加各种德育和体育活动,练习了好几种乐器。大学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体会、去完成之前从未尝试的事情。
一个人达到的高度,不是看他现在的高度,是看他在原来的高度上又前进了多少。
机会属于有准备者
在我忙于提升其他能力的时候,却忘记了学习,此时您若问我什么是自动化?我却无言以对,用一句“以后研究机器人呗!”草草应对。
我开始反思自己,尽管成为了大学生,可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啊!但是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完全不同,我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?寓学于乐,在玩儿的过程中学习,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。我发现自己对于单片机、C语言比较感兴趣,便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,动手做了几个电子项目,写了几段程序。正是因为自学了专业课,我有机会加入学院的电工电子创新实践基地;来到基地,我有机会认识更多电子发烧友、有机会去参加电子设计大赛、有机会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前沿科技、有机会和名师成为朋友。这让我在后来的专业课学习中轻松很多,很多知识点一点就通,因为已经动手实践过。这也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自动化,什么是控制。举了一个例子,为了实现两辆车的同时同速,学过控制的人和没学过控制的人是两码事。后者的想法只是两辆车的性能、速度、扰动因素必须相同,追求完美;而前者则会从调速入手,哪一辆快了就减小速度,哪一辆慢了就增大速度。学过控制的人不追求完美,却能在动态的调节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接近完美,这就是学习控制的哲学。这种控制思想一直影响着我的学习和实践,使我受益匪浅。
一路走来,有很多偶然,又何尝不是必然。
实践才能检验真理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虽然有机会参加多种科技竞赛,大奖拿了不少;有机会成为团队队长,担起了更多的责任,学得了更多的技能。我却没有成就感,总觉得缺少什么,可能性格使然不满足于现状,想着突破自己。
一个平常的日子,接到良师的电话,要我做一个军工项目。当时的自己踌躇满志,还没放下电话,已经开始思考程序的编写了。现在回想整个开发过程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沟通的重要性。由于没有和客户沟通好产品的形式,我们使用了串口显示屏,验收的时候,客户却说要用工控机、要有应用程序。一句话否定了几个月的汗水和成果,伤心之余,痛定思痛,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更何况是军工业的工程项目?此时,我若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热情,只能功亏一篑,从此贴上一个标签,上书:胆小的失败者。有志者事竟成,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实现目标,最终我做的软件验收合格,完美完成任务。参与这个项目,我独立编写了全部控制程序,长达两千余行。虽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同时也使我的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,学会了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。参与这个项目,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,学会了如何走出象牙塔去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。参与这个项目,让我有机会践行了自己的科研目标:用科技改变生活方式。
“厚德、笃学、崇实、尚新”我一直深深地被学校这种精神所激励,日渐成长,逐步蜕变。科研的大道,路遥且长,非一朝一夕之事,我会继续努力,精益求精,用实践检验更多的知识!
市场与信息科
地址:大学生活动中心224
电话:0563-3831610
就业管理科
地址:图书馆西北角
电话:0563-3831114